室內常見污染物——甲醛、油煙、香氛,醫師警告:別忽略潛在危險。
室內空污問題常被忽略,但其實甲醛、油煙、香氛等物質都可能誘發慢性過敏、呼吸不適,甚至提升罹癌風險。
許多人外出時會配戴口罩、避開高汙染時段,卻常忽略自己每日超過 80% 的時間,其實是待在室內。根據美國環保署研究,室內空氣汙染的濃度不亞於戶外,甚至是室外的 2 到 5 倍。
這些無色無味、難以察覺的空氣汙染物,在日常呼吸中長期積聚於體內,恐怕造成健康風險。尤其在台灣悶熱潮濕的氣候條件下,室內空氣若缺乏良好流通,更容易囤積懸浮微粒、氣體汙染物與過敏原,進一步加重呼吸道與免疫系統的負擔。
室內竟然是空汙重災區?危機四伏的汙染源,有哪些影響?
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蔡昀臻指出,台灣約有三分之一民眾罹患過敏性鼻炎,除了與氣候、塵蟎有關,也與室內空汙密切相關。她觀察到,許多病患長期處在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中,會出現慢性疲倦、皮膚疹、異位性皮膚炎等輕度症狀,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氣喘惡化或關節不適。但多數人並不會立即聯想到空氣品質可能是背後原因。
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空氣汙染源,像是二手菸、營建粉塵、香氛氣味,以及新裝潢釋放出的甲醛,其實都可能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。」蔡醫師指出,這些潛藏的刺激物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往往超出一般人想像,尤其對體質敏感者來說,可能成為慢性病反覆發作的誘因。
她也分享實際案例:有位廚師病患,長期吸入油煙,最終肺部出現慢性發炎並接近纖維化;另有一家四口在居家裝潢後陸續出現疲倦、皮膚過敏與關節腫脹等問題,後來檢測發現甲醛濃度明顯超標。「甲醛濃度只要一小時超過 0.08 ppm,就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對室內空氣品質的安全建議值。」蔡醫師指出,該家庭後來改善空氣流通後才慢慢改善症狀。「這些例子說明,空氣汙染的影響不只是來自戶外,室內與工作場所潛藏的空氣汙染源,同樣需要嚴肅看待與管理。」

室內竟然是空汙重災區?危機四伏的汙染源,有哪些影響?
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蔡昀臻指出,台灣約有三分之一民眾罹患過敏性鼻炎,除了與氣候、塵蟎有關,也與室內空汙密切相關。她觀察到,許多病患長期處在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中,會出現慢性疲倦、皮膚疹、異位性皮膚炎等輕度症狀,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氣喘惡化或關節不適。但多數人並不會立即聯想到空氣品質可能是背後原因。
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空氣汙染源,像是二手菸、營建粉塵、香氛氣味,以及新裝潢釋放出的甲醛,其實都可能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。」蔡醫師指出,這些潛藏的刺激物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往往超出一般人想像,尤其對體質敏感者來說,可能成為慢性病反覆發作的誘因。
室內空汙魔王!遇到一級致癌物「甲醛」怎麼辦?
「甲醛會透過吸入、攝食或皮膚接觸等途徑進入體內,與蛋白質結合後產生毒性反應。」蔡醫師說明,甲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,生活中仍廣泛存在於新傢俱、裝潢材料、清潔劑、衣物處理劑與免洗筷中,對健康影響甚鉅,過量接觸可能引發鼻黏膜刺激、誘發氣喘或接觸性皮膚炎等過敏反應,也可能干擾免疫反應,但是否與自體免疫疾病相關仍需進一步研究。
她特別提醒,嬰幼兒呼吸道尚未發育成熟,對空氣中汙染物的防禦力遠不如成人。針對甲醛這類難以完全避免的汙染源,選擇能有效分解、並具備長期監測能力的空氣清淨機,也是家庭保護健康的必要策略。
蔡醫師建議,除了從源頭控管減少汙染源、適當通風,尤其對有嬰幼兒或過敏體質者的家庭,選購空氣清淨機時應留意濾網等級、甲醛感應與整機密封性。
掌握「源頭控管+長期管理」原則,擁抱室內好空氣
多管齊下,是維持室內空氣品質的基本原則。蔡醫師強調,減少汙染源、避免使用含香料的揮發性產品、保持環境清潔,是首要步驟;家中若有嬰幼兒、過敏體質或飼養寵物族群,則最好選購具備監測與淨化功能、少耗材且不易造成二次汙染的空氣清淨機,也可佐以綠色植栽如「常春藤」,兼具空氣淨化與觀賞效果。
參考文章出處: 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style/indep/1005769
結論與建議
對策類型 | 內容說明 |
---|---|
源頭策略 | 使用經認證的無毒塗料建材;避免使用含有甲醛、VOCs 的傳統油漆或黏著劑。 |
邊做邊管策略 | 若無可避免使用可能釋出污染的材料,須加強通風、控濕,並搭配高效空氣清淨機。 |
✅ 總之,「最理想的管控方式」是從一開始就使用無毒建材,避免污染源出現;若無法完全避免,再透過通風、控濕與空氣淨化設備等多層防護進行補強; 空氣凈化器是對抗室內污染的一些現成且方便的解決方案,但是耗電、耗材及佔用空間等可能會造成困擾。空氣凈化「漆」是一種更經濟、更實用的選擇。
我們主張的是:
不是「先用可能會釋出污染的建材,再靠空氣清淨機彌補」,而是「一開始就用安全無毒建材,從源頭避免室內污染」。
這樣的作法,不僅更科學、安全,也展現對使用者健康與生活品質的尊重與承諾。